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你逃避现实,放纵欲望,对一种东西上瘾,而且这种瘾席卷了你全部的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时,你已堕入病态。这般病态的身心是没有能力承载梦想,更没能力许诺甚至创造未来的。

交大的秋天,落叶纷纷的季节,周末的上午,我在交大校园跑步,偶然看到800这个电影社团。我关注后每周都会收到推送和更新,发现这个社团会放一些有价值的影片。组织者在今年四月策划的First影展上,我看到很多自己一直钟情的独立影片,惊喜之余更是欣慰。不曾想在这样一所崇尚理性演绎与科学技术的理工科院校里,还有这样一间静谧的教室,安放那些遥远的故事,那些被现代人遗忘的故事。

“我们看电影,进入一个令人痴迷的新世界,去设身处地的体验一份初看起来似乎并不同于我们,而其内心却又和我们息息相通的,另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我们并不希望逃避生活,而是希望发现生活,以焕然一新的试验性方式,去运用我们的思想,宣泄我们的情感,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生活的深度”,

麦基在《故事》中这样谈电影对我们的意义。然而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能引领我们进入这样的世界,去体验,照亮我们现实的世界。如今在电影院上映的多数影片,大众追逐的总是惊险的场面,美艳的画面,香车美女,3D特效果……而非荧幕里那个人及他的生活。但我在800电影社团看到那些能够宣泄我们的情感,值得我们欣赏,能够增加我们生活深度的电影。First影展上看到的《保守之地》黑色荒诞下映射出的现代社会信仰缺失引人深思。上周看到的《梦之安魂曲》更一部经典又伟大的电影。

那天晚上的活动有些沉闷,大家看完影片后情绪都很低落,几乎没有交谈与讨论,每个人脸上都若有所思,低着头,就散场了,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影片本身的魅力与价值。我是在2011年,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当时就被快速剪辑的蒙太奇以及节奏强烈的配乐紧紧抓牢,在眼球被刺激的同时大脑仿佛也被电击了一般。随着故事的推进,以及高潮的汹涌而来,我当时整个人几乎都喘不过气来。当片尾音乐响起,留下的却是极度的压抑和痛苦。至今我还记得看完后的整整一个星期里,我的情绪很低落,心情也很差。时隔六年,若不是今天有这个机会,我断然没有勇气再看第二次。

人类几千年进化习得的思维模式导致,大多数人都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当我们回想往昔时,留存在脑海中的也是那些甜美快乐的画面而非窘迫痛苦的回忆。我们相信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可以解释的、有意义的原因。我们会围绕一个类似“英雄之旅”的场景来回顾和构建我们的记忆,将过去生动地换回。当我们憧憬未来时,我们还是会将我们的幻想和希望铸造为一个梦想顺利实现的完美结局。自从我们人类的始祖凝视着自己生起的一堆火,暗自思忖,“我在”以来,人类便是这样看待世界及生活在其间的自己的。故而,人类天生喜欢看喜剧,而非悲剧。

我看过的电影不少,然而能让我痴迷的却是悲剧电影。在黑暗的荧幕前,在痛苦与压抑中感受人性闪耀的光芒。除了这部《梦之安魂曲》,再有就是《一一》、《熔炉》以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些经典影片完全震撼到我了。到如今,一旦想起里面的人物,故事,总会陷入沉思。这也验证了那句话“电影是生活的比喻”。借助电影的虚构世界,我们能丰富生命的体验,给现实生活带来更多反思。

埃科在《埃科谈文学》中写道:

伟大的悲剧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他们的悲剧英雄不但不能逃脱严酷的命运,反而会坠入深渊——他们亲手挖掘的深渊——因为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而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如此盲目地走向不归路,却无法阻止他们。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菊豆》中的菊豆和天青、《梦之安魂曲》中的哈里-戈德法布和母亲萨拉-戈德法布无疑不都是这样的悲剧英雄。

在《梦之安魂曲》中,当哈瑞母亲吞下得药丸从蓝色变为黄色,再变为紫色,她吞下的不仅是药片,而是自己的孤独与绝望。药片不但带走了她的健康,更吞噬了她的生活。当儿子知道她在吃减肥药而让她停止时,她含泪说着:

我很寂寞,而且我老了,我还有什么希望?我每天为什么还要铺床,洗碗,我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呢?我很孤单,你爸爸去世了,你也不在我身边。我不用照顾谁,我还能做什么?为了上电视,我才愿意每早起床,才愿意减肥,穿红裙,才愿意微笑,愿意生存下去。我现在生活的有目标了,我喜欢设法穿上那袭红裙,等候上电视,想着你和你爸爸,现在我可以笑得像阳光般灿烂。

我明白她为什么一心想上电视,即使是在幻想中。她只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想让大家知道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与事业有成的儿子,马上还会有个可爱的孙子;想让大家明白即使她老了,并非一无是处,一无所有。而这一切与其说是她的虚荣心在作祟,还不如说是根植在人心深处的恐惧在作祟。

当我们从母亲子宫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就无时无刻不在克服我们的恐惧。我们害怕死亡,所以吃很多食物,天冷了穿厚衣服,专心开车、过马路,即使得了癌症,也要做手术,化疗,为的就是多活几个月或几年。

我们努力学习,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然而有多少人是乐在其中呢?多数人只是出于对无知的恐惧。当下知识信息泛滥的时代,所谓的终生学习到底是对知识的好奇与热爱,还是盲目跟风,由迷茫焦虑的恐惧驱使的知识消费。

我们工作赚钱养家糊口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恐惧,人注定是为意义而活的。体面的工作,漂亮的老婆,乖巧的孩子,宽敞的房子,高级的轿车……这些是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没有的时候,奋力去赚取。有了再不断的升级,更高薪的工作,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轿车。然而当生命的价值被物化,我们只能离生命真正的意义越来越远。

镜头下玛丽安的眼妆越来越浓,眼影越来越黑,毒品让她不断的走向沉沦与堕落,最终将她推向绝望的深渊。哈瑞在一次次的注射毒品后,针头扎出的伤口化脓,溃烂。最后只能以截肢的代价换得生命的残喘。哈瑞母亲在逃避孤独的幻想中,抵挡不住减肥药的诱惑,最终毁掉自己的健康,直至精神失常。

哈瑞和玛丽安深陷毒瘾的泥沼而无法自拔,哈瑞母亲抵挡不住减肥药的诱惑。他们之所以会对毒品(或药物)上瘾,又何尝不是源于对生活的恐惧,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在毒瘾的摧残下,根本没有能力去抗争,与生活对峙。诚如一位好友看完影片所言:

当你逃避现实,放纵欲望,对一种东西上瘾,而且这种瘾席卷了你全部的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时,你已堕入病态。这般病态的身心是没有能力承载梦想,更没能力许诺甚至创造未来的。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在生活中唯一的成功就是通过买股票发财,那么这是一种失败的生活,生活不仅仅是精明的积累财富,生活和生意上的大多数成功来自你知道应该避免哪些事情,比如避免染上艾滋病,在路口和火车抢道以及吸毒,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避免邪恶之人,尤其是那些性感诱人的异性。如果我知道,我将来会死在那里,我绝不去那个地方。

我坐在漆黑的教室里,眼前屏幕上,蜷曲着身体浸泡在浴缸中的玛丽安,蜷缩在病床上的哈瑞和母亲。镜头缓慢向上拉升,那是一个婴儿在母亲子宫中蜷缩的姿势,纯洁、安详。如果可以,他们都想回到母亲的子宫里重新开始生命的旅程。这是导演的希望,也是我希望的。

玛丽安、哈瑞和母亲的世界自此坠入黑暗与残缺。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