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最小行动

Paul Graham 在《如何写作》中说道:

写作不仅交流想法,更催生想法。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意识到好的写作竟如此重要。如果你不善写作,也不爱写作,那么,你在余生将与贫瘠思想为伍,错过经由写作带来的新世界。

想必大家平时都有读书的习惯,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或者只是读,从来不做读书笔记?

有的人写读书笔记是按照书的目录,再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梳理总结一遍,即写本浓缩版的书;而有人可能会画思维导图;也有人只是把自己觉得有道理的句子,写的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种,还是像一年前的我一样,只读不写。

这样依样画葫芦,把书中每个知识点都总结出来,变成一个「浓缩版」的做笔记方法,让我们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并停留在作者的思维框架之内,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如果我们长时间写这种笔记,不但会固化思维,更会消耗创作力。我们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思考,表达自我吗?

开智提倡以创作者的态度「写读书笔记」。我们在读书时要抓住那些对我们有启发的句子,与我们现有知识或相似或冲突的观点,把自己的思考,即时(用卡片)记录下来,然后选取一个视角,把卡片拼接起来,写成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能只是原书的一种注解,也可能是一种批判,甚至是再创作。

所以,读书笔记——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读书笔记,比如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都是读者基于原书的二次创作,是读者阅读了那些经典的作品后,经过思考创作了自己的作品,而这才是「写读书笔记」这件事情的意义。

而事实上,不只是读书笔记可以这么写,写人,写物,写景,写游记,杂文,散文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单纯的罗列观点,描写场景,叙述事情,而里面没有作者思考与洞见,多数不值得阅读,也不值得我们去写。那么我们如何能快速高效的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当我回头整理自己写过的卡片,以及写的一些文章时,我总结出了一个非虚构写作的最小行动模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脱离行动瘫痪,写出自己喜欢的文章。这个最小行动包括三个步骤:

  • 卡片思考

  • 快写涌现

  • 慢改风格

接下来,我以写读书笔记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我是如何利用这个写作的最小行动模型写文章的。

1.卡片&思考

卡片思考,就是我们在读书时,要抓住那些对我们有启发的句子,与我们现有知识有连接或冲突的观点,把自己的思考,即时用卡片记录下来。

我平时读书的习惯是边读边写反常识卡。尤其当我遇到自己有不同看法,特别有感触,共鸣的地方,会即时把想到的东西都写下来。尽管阳老师提倡,读书时不要写卡片,六个小时后再写。不多当我们读到一段特别有困惑,或特别共鸣的话时,当时的感受和认知,与我们在六个小时后,或者睡一觉后是完全不同的,而如果此时我们错过了,可能这辈子就错过了。这样写卡片的过程正是把我们的思考记录下来的过程。而且写卡片本身是为了忘却,把我们的想法和见解即时记录下来后,也会释放之前占据的认知资源,降低认知和记忆的负荷,有利于我们继续读书思考。

我们可以写两次卡片,读的时候写一次,六小时后,边整理,边补充再写一次,这样写出来的卡片更完整,表意也更清晰深刻。其它的卡片,包括人名卡,术语卡,金句卡,技巧卡,行动卡等我是在六小时后,有时候是一天以后,边回忆,边查找相关资料写,当然实在想不起来了,也会看书。总之卡片一定要写,而且要多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快速写作,甚至短短的一两个月就可以写完一本书。而我们坐到电脑前,有时候坐上一天,勉强写一句话,而且还总在纠结这句话里的这个逗号要不要删去,至少我以前经常是这种状态。

因为他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看了上千本书,写了上万张卡片,比如钱钟书,比如阳志平老师。我们写作,是以字词为单位,他们是以卡片为单位,不是一个认知层级,写作的过程,最终作品呈现的质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真正有效的,高质量的快写慢改,尤其是快写,是需要大量卡片作为知识储备的。所以,大家想要做到快写,首先得写卡片。 为什么要写卡片,以及如何写卡片,可以参考下面这些文章:

为什么读经典——卡片

卡片——从书籍的江河到知识的溪流

阳智平:卡片十二问

像纳博科夫一样写作:卡片创作法

写出好故事的技法:奥斯卡推荐的卡片编剧

卡片快速写作十原理

用卡片创造你的文字世界


2.快写&涌现

首先,你在动笔写之前,要寻找一个切入点。你可以从某个意象、隐喻、视角、性感的金句、感人的场景、术语、模型入脑构思。但是这个意象,隐喻,场景一定要是能打动你的(也可以是小说中或电影中我们印象深刻的某个场景,人物)而术语,模型,概念则一定是你感兴趣的,或者有个地方困惑你很久了,你特别想搞清楚。总之,大脑喜欢惊奇,你自己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才会有写的欲望。

有了切入点后,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开始在你写的卡片,读过的书,收集的资料中搜素相关的素材,反常识,例子等。你会惊奇的发现,你会无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都能和你想写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且你看很多事物的角度和视角也变了。这个时候,你会有写想法,你可以先记录下来,但不用刻意的筛选。

接下来,你需要一段时间的思考和酝酿。这段时间可以是一顿饭的功夫,洗澡的二十分钟,也可以是一天通勤的碎片时间,或者饭后散步,慢跑的半个小时,甚至是一周或一个月长期的聚焦思考。这个时候,你其实是在利用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思考。所以,如果你想长期的坚持读书,写作,我建议你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给大脑一些适当的冗余,放松的时间,不要一刻不停的看书,看视频,刷手机,甚至可以尝试偶尔做做白日梦。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会在某天的某个时刻,似乎一下子想明白了某个点,或打通了某个概念,或者关于这个主题有了一个独特的认识……等等,我把这种时刻称为涌现(也可以叫洞见,不一定要多么深刻,抓住一个点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即可)。于是你开始快速写作,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在快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你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其它的比如格式,错别字,都可以暂时不理会,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需要的卡片,例子,具体的日期,地址,人名等都可以先做标记。这个时候也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心流的阶段。快写时,尽量一次性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内容都写下来,尤其是一些情感指数高的性感金句,以及写作过程中二次引发的独特的洞见。

在写《写作,你需要支称手的笔》这篇读书笔记时,首先是看到平克《写作风格的意识》中的这句话,深受触动:

好的作家是热切的读者。他们吸收存储大量字词、成语、语句结构、比喻和修辞技巧,对于这些元素怎样协调、怎样冲突,也有敏锐的触觉。这就是一位技巧熟练的作家那种难以捉摸的“耳感”。

睡觉前,突然了请用好你手中的笔这句话,然后就想写一篇以阅读经典与写作的文章。后来躺床上也睡不着,过了一会,爬起来,写下了下面的一张卡片,才睡去。

请用好你手中的笔

第二天根据这张卡片,我用了二十分钟,按照整理出了初稿,大约300字左右。有了初稿,我们要如何慢改呢?


3. 慢改&风格

当今多数写作的人,关注的是自己文章的点击率,而很少有作者会刻意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他们对写作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传达自己观点的层面。然而,好的写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诚如平克在《写作风格的意识》中指出的那样:

好的写作风格,在确保写作者的讯息能传达出去的同时,还能赢取读者信任,并能为这个世界增添美丽。

比如埃科的睿智,卡尔维诺的灵动,宇文所安的优美。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正是「风格能赢取信任」的表现。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不仅是在读一段文字,而是在与文字背后的作者交谈,而且是深度交谈。对于一位你信任的老朋友,他的性格,处事方式,你能不了解吗?同样,如果一位作家没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又如何能长期得到读者的信任呢?写作不仅仅是把字写到纸上,敲到电脑上,写作写出的是作者的情感,敲出的是作者的思想,一切都在写出的每个字里面。 作为初学写作者,我们在开始写作,模仿,刻意练习写作技巧时,一定要仔细寻找,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平克的古典风格对你而言,会是个好的开始。

当一份快写的手稿摆在你面前是,你首先需要把文章划分为三到五个组块,并开始整理组块,围绕你要写的主题,意象,或视角,总之就是你要表达和突出的点来整理你的组块,这点很重要。很多人,在练习快写慢改时,要么写完不舍得删除和主题不想关的组块,要么不知道哪些组块该删除。

不舍得删是觉得自己写这么多字不容易。而不知道删哪些的,多半是作者也不晓得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读者读着费劲,更别提一致性圆弧了。其实这两种窘况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就是作者自己也没想清楚,他到底要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也难怪平克会说:

头脑清晰,写作未必清晰;清晰写作,必然需要一颗清晰的头脑。

意象,主题,视角,隐喻都很重要,这些东西是你文章的灵魂,我们不但要在写作初期,找到一个优美的意象,合适的主题,独特的视角,新奇的隐喻,在后面的修改中,我们更要紧紧围绕你文章的灵魂修改文章。明白了这点,剩下的就是,该补的补,该删的删。然后我们在审视整体的组块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四乘五原理,是否有时空隐喻,进一步可以尝试应用这里-那里-这里的时空变形进行组块拼接。

当然在修改组块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对照自己的写作清单,删除冗词,检查语法,错别字等。最后可以审视文章否符合古典风格的写作。

慢改部分的修改可以参考考阳老师文心书话系列文章,余光中的《翻译与大道》,平克的《风格感觉》。

最后是文采。这是我的弱项,但这个东西没有捷径,你只能从经典优美的文本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性感金句,模仿化用。

最后记得给你的文章加一个性感的标题。

对了,这个是我按照平克的古典风格修改完的文章: 写作,你需要支称手的笔,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不过,我以前看书从来不写笔记的,现在勉强能写了,我觉得这就是进步。从最小行动开始,慢慢来,你会收获更多。

这就是我送给大家的非虚构写作的最小行动模型

卡片&思考

快写&涌现

慢改&风格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